凡道包天裹地,誰持其氣候者?貪生之人,自不忘天所施為。
初患急食之,作菜下饭亦得。若小渴口咽干,小小呷滋润之;若大渴烦躁甚,能饮一斗者与五升,能饮一升者与半升,若乃不与,则干燥无由作汗,烦喘而死者多矣,但勿令足意饮也;若大汗将来,躁渴甚者,但足意饮之勿疑。
但可以道德相求,不得大相剋賊也。真人以何知之?
世人云永徽四年,此疮自西域东流于海内,但煮葵菜蒜齑啖之则止,鲜羊血入口即定。无病者预服,以辟寒为佳,皆酒调下。
庞曰∶辛苦之人,春夏多温热者,皆由冬时触冒寒毒所致。风温与中风脉同,温疟与伤寒脉同,湿温与中湿脉同,温毒与热病脉同,唯证候异而用药有殊耳,误作伤寒发汗者,十死无一生。
故德君盡以正辭,而天地開闢以來,承負之灾危悉除,無復灾害。復有過失,承負所起,自責有歲數,乃感動耳。